Loading

Loading

錯誤訊息

EN
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提供第一手泰國旅遊最新訊息

What news

Share This Page

一盤菜,惠及無數人—在泰國米其林指南餐廳用餐的喜悅,遠遠超越餐桌

10

指南嚴謹的評選標準推動「從產地到餐桌」理念,助力泰國在地社區,並倡導永續、當地來源的食材

炒鍋中香料與新鮮香草的氣味,一直是泰國的代表氣味,這個以街頭美食聞名世界的國家。
 但自從 2017 年米其林指南進駐後,泰國料理正悄然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,超越了高級餐飲的華麗表象。
在與泰國觀光局(TAT)合作的推動下,米其林指南的引入目的不僅是為了表揚全國頂尖餐廳,更是為了正式將泰國打造為世界級的美食旅遊目的地。
 這項合作帶來了一場令人振奮的飲食革命,使整條飲食供應鏈的品質全面提升,為地方社區注入經濟活力,並大力推廣永續與在地食材的運用。
米其林指南在這股變革中扮演了關鍵角色,不僅提升泰國料理在全球的能見度,也讓泰國的飲食文化遺產受到國際重視。


最直接、最明顯的影響,就是美食旅遊的迅速成長。
 米其林指南的影響力,讓原本就已是觀光強國的泰國,穩固躍升為全球美食版圖上的重要角色。國際旅客如今愈來愈將泰國視為獨特的美食旅遊目的地,調查結果也顯示,旅客對於再次造訪與推薦米其林評鑑餐廳的意願非常高。
而且這股效應並不只發生在曼谷的高端餐廳—街頭美食傳奇如 Jay Fai,也因其經典的蟹肉煎蛋獲得米其林一星,突顯泰國美食文化的「民主性」。這證明在泰國,頂級美味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,人人都能成為這場全球美食潮流的重要一員。
然而,最深遠的影響發生在廚房裡。
 米其林指南嚴謹的評鑑標準,尤其是著重於「食材品質」,促使泰國餐廳大幅推動「超在地化」採購與永續餐飲。這項趨勢最具代表性的象徵,就是「米其林綠星」,它授予在永續實踐領域表現卓越的餐廳。
獲得綠星的餐廳已成為「從土地到餐桌(soil-to-plate)」理念的領導者,強調從食材生長的土地開始,到端上餐桌的每一步,都確保最高品質並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。

以曼谷的 Baan Tepa 為例—這是一家同時榮獲米其林二星與綠星的餐廳。
 主廚 Chudaree Debhakam 將強烈的「從農場到餐桌」理念完整融入現代泰式料理之中,而這一切就從餐廳自家的花園開始。食材不僅僅是本地採購,而是處於一個「循環系統」內:廚餘被回收至堆肥,再重新成為土壤的一部分,讓任何一點營養都不被浪費,使餐廳的運作與自然環境保持和諧。
這樣的承諾,讓餐廳不只是用餐場所,更像是一位「農業推廣者」,積極減少環境足跡,並進一步提升對新鮮、當季食材的極致追求。
這種「在地化哲學」已遠遠超越大城市的高端餐飲圈,形成向外擴散的強大經濟漣漪,深入泰國鄉村。
 越來越多主廚開始重新發現、復興那些接近失傳的地方古老食材與傳統食譜。
對最高品質、無農藥的本地食材需求大幅提升,也為小農與地方生產者帶來重要的支撐力量,促進經濟穩定,並重新燃起這些社群對自身文化與土地的自豪感。

以清邁為例,一對經營當地農場的夫妻,為國內多家頂級米其林餐廳(如南部泰菜名店 Sorn)提供特殊、有機栽種的農產品,包括稀有蔬菜與可食用花材。如今,這些主廚直接與小型農場合作,協助投入資金並共同開發過去需要依賴進口的特色作物。
這樣的合作關係不僅確保食材極致的新鮮度與可追溯性,也為小農帶來穩定且高價值的市場需求。這是一個良性循環──主廚能取得獨特又具地域性的食材,激發對泰國料理的新鮮感與探索欲;而地方社群則獲得經濟穩定與對自身農業文化的新自豪。
最終,米其林指南在泰國的存在,已超越評鑑或星級光環本身。它像一個催化劑,推動泰國龐大與多元的餐飲業朝向更高品質、更具環境意識,並促進餐廳與農村之間更深、更公平的連結。米其林指南幫助泰國飲食文化找到一種全新的永續聲音,在讚頌傳統的同時,也為泰國食物與人民創造更豐盛且長遠的未來。
 

回上頁